國際-2020第18屆金海豚國際偶戲節公開徵件

‼由於疫情影響,將在2020年10月1日至7日於保加利亞瓦爾那舉辦的「第18屆金海豚國際偶戲節」(18th International Puppet Festival The Golden Dolphin)的收件日延後到5月15日囉!


2020年第18屆保加利亞瓦爾那「金海豚國際偶戲節」(18th International Puppet Festival The Golden Dolphin)即日起公開徵件囉!
 
金海豚國際偶戲節成立於1972年,每隔三年舉辦一次,有室內及戶外多種演出場地,致力於引介與呈現來自世界各地精彩的偶戲表演予大小觀眾朋友。
 
2020年第18屆金海豚國際偶戲節將於10月1日至7日舉行,公開徵件截止時間為2020年4月30日,將由選拔委員會進行審件,入選的團隊將會在2020年6月1日前收到回覆。
 
詳細資訊、申請表格、成員資料表都在這個連結裡,有興趣的朋友快快點開下載吧!
 
2020第18屆金海豚國際偶戲節公開徵件資訊:
https://reurl.cc/alb9G7
主辦單位「保加利亞瓦爾那國立偶劇團」網頁:
http://vnpuppet.com/en/festivals/
「金海豚國際偶戲節」簡介:
http://vnpuppet.com/en/golden-dolphin/

報導-西班牙Tolosa偶戲藝術節系列報導last part

理事長朱曙明老師西班牙Tolosa 偶戲藝術節系列報導
The last part

#最平民化的開閉幕與交流

Tolosa偶戲節長期以來雖仰賴中央及地方政府支助辦理,但政府只出錢不出聲,即便在開閉幕場合也是退居幕後,更不會有政治人物長篇大論、競選拉票!
今年適逢Tolosa市偶戲館TOPIC開幕十週年,行前原預期會有我們想像中的「盛大慶典」,但事實上真是令人「跌破眼鏡、大失所望」,開閉幕一如以往的平和溫馨,只在閉幕典禮上由兩個3、4歲的可愛小女孩頒發(其實也就是拿出來)感謝牌給長期贊助或協助者,但包括受贈者(其中還有Tolosa現任市長)及觀眾根本沒人介意隆不隆重、酷不酷炫,心意到了就好。


就我們的習慣來說,開閉典後的Party總是令人期待的,想像著豐富的菜色、無限暢飲的美酒…呃…抱歉,如此想像只對了一半,因為party沒有熱菜只有冷盤起司、小漢堡和不知名的點心,不過西班牙倒是永遠不缺葡萄美酒。餐點雖「寒酸」,但重點本來就在交流而不是吃。會場擺設不像中式圓桌,坐下就不想起來更不會換位,只有少數幾張桌椅讓年長或需要者可以歇歇腿(例如我),其他人只好「被迫」端著酒杯餐盤到處找人聊天,不管你喜不喜歡,至少交流的目的是絕對達到了!


另外,今年非常值得一提的是,閉典主持人不是總監也不是能言善道的演員,而是由一位二十多歲的腦麻病友,坐著輪椅、操著不太清晰的口齒主持,過程不但條理分明、進退有序還笑聲不斷,無論大人小孩在與其對應時沒有一絲奇怪的眼神和嫌棄的口吻,有的只是耐心等待加上熱烈的掌聲!


綜觀Tolosa偶戲藝術節九天來的總總,雖不盡完善(例如每天午餐用餐地點都要像密室逃脫一樣才找得到、這個季節Tolosa九天有七天在下雨等等),但仍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深思借鑑的地方,尤其是如何尊重孩子、觀眾與藝術家!

報導-西班牙Tolosa偶戲藝術節系列報導part.4

理事長朱曙明老師西班牙Tolosa 偶戲藝術節系列報導part4

#年年有主題次次都精彩的戲偶展

Tolosa 偶戲藝術節除了演出外,每年都會安排一個具特定主題的戲偶展,有時以國家或地區,例如「羅馬尼亞之窗」、「捷克之窗」、「魁北克之窗」等,而2005年則是「中華偶戲之窗」,由香港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總監王添強老師負責中國大陸、香港戲偶蒐集布展,我則負責台灣戲偶,事後也促成了2006年由台北偶戲館所主辦,當時空前現在也絕後的「台灣金光布袋戲大展」!


在Tolosa偶戲展幾乎展完「世界之窗」後,現在也加入「偶種或特定角色」為主題,例如今年的「The Fantastic World of Burattini」。Burattini雖是義大利偶戲的一個傳統角色名,但其實歐洲各國(甚至遠至西亞的土耳其)也都有這位仁兄的身影,只是名字不同罷了,例如在德語系國家他就叫「Kasper」,角色幾乎都是以頭戴三角尖帽的小丑形象出現,個性特色都是天不怕地不怕(不怕高官、死神)只怕老婆!
Burattini大多以手套偶形式演出(當然也有少數用提線或皮影),舞台簡易便於在廣場大街搭建、演出,內容常以嘲諷時政昏官為樂,台上想抓他的警察、死神被整得團團轉(寫到這讓我想起台灣也有「廖添丁」🤣),台下觀眾早已笑翻或吵翻。在早期傳媒還不發達的歐洲帝制時代,這樣的演出絕對是市井小民紓壓吐槽的最佳管道,也難怪Burattini或Kasper會成為歐洲家喻戶曉的偶戲經典角色,沒有之一!

報導-西班牙Tolosa偶戲藝術節系列報導part.3

理事長朱曙明老師西班牙Tolosa 偶戲藝術節系列報導part3

#一個屬於全年齡層的藝術節

西班牙Tolosa偶戲藝術節的演出節目和時間安排,一向都會關照到不同年齡層的觀眾。

首先就節目的選擇上來說,偶戲雖然深受兒童歡迎,但並不等同於兒童劇,它是戲劇藝術的一種表現手法(形式),可以為兒童演出,當然也可以藉此手法(形式)來為成人演出。因此,Tolosa偶戲藝術節除了會安排適合孩子觀賞的作品外,也一定會邀請以成人為創作對象的作品演出。


另外,就「演出時間」安排,Tolosa藝術節亦做到了大小分流、各取所需!
週末演出時間:最早12點,最晚6點半(除開幕演出是晚上7點半外),這是便於白天讓孩子睡飽再來看戲,傍晚看完再跟全家或朋友聚餐(西班牙晚餐普遍8、9點以後)
週間演出時間:11:00、14:00、22:00,白天上午11點、下午2點都是學校專場,老師帶著孩子或步行或搭火車前來,連看兩場的上午看完就地野餐休息接著看下午場,把時間運用得恰到好處!而晚上10點的演出當然是為大人準備的,演出後還有一個半小時座談交流,雖然每天搞到三更半夜,但對於浪漫的西班牙人來說可是再正常不過!

報導-西班牙Tolosa偶戲藝術節系列報導part.2

理事長朱曙明老師西班牙Tolosa 偶戲節報導part2:

#西班牙Tolosa偶戲藝術節對孩子的偶戲教育
看到標題可能大多數人會想聽聽「步驟123」,但這要讓人大失所望了!
在此,我所觀察到的西班牙偶戲藝術教育,是融入生活、奠基體驗。一直以來Tolosa偶戲藝術節常將演出置於戶外,要知道這個季節在Tolosa 十有八九會下雨,但他們仍堅持以這種形式讓市井百姓親近偶戲,進而引發興趣購票入場觀賞更精緻的演出!


今年有個奇特的「演出」,與其說是「演出」我更想用「沈浸式展覽」(雖然「沈浸式」這個詞有點被濫用了)來定義它會更貼切。劇團在舊船塢特定空間裡,利用木頭、布料和燈光搭建了一個個戲偶和場景,在特定時間開放給親子進入,當孩子進入此空間,不用教、不用學,就是玩!玩,對孩子來說當然不成問題,但需要引導,團隊成員在不同區域引導孩子致動,自己想像故事、建構場景,就在玩的過程中,不知不覺已將戲偶套、撐、拉、拿等四種主要操縱技巧融入其中,而空間外趴在玻璃上看的孩子也早已被「勾引」得躍躍欲試!
這就是西班牙人(至少我接觸到的)對於偶戲藝術的啓蒙教育,面對孩子不講大道理、不條列框限,用沈浸去了解、用體驗去感受!

報導-西班牙Tolosa偶戲藝術節系列報導part.1

理事長朱曙明老師西班牙Tolosa 偶戲節報導part.1:

西班牙TOLOSA偶戲藝術節迄今已邁入第37個年頭,街景佈置數十年如一日,當樹上的戲偶標誌掛出來時,就象徵著11月底到12月初的兩個週末,將迎接一齣齣好戲及來自世界各國的偶戲同好們!
在講究創新的現代思維裡,Tolosa偶戲節用37年來告訴我們,有些東西放久了,時間自會將它釀成共同記憶,而且越陳越香!


#從我2003年第一次到訪,主辦單位年年都貼心的為參加者準備環保資料袋,有時甚至早已躺在飯店房間等待它的主人(因為有名牌)


#發現以前沒看過的新街景塗鴉!猜猜看,阿嬤是在擦還是在噴漆呢?!